
8月19-20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召开为期两天的暑期工作会议,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与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并结合“十二五”学院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教育与教学发展、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海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等三个专项规划的制订,就学院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路径、保障措施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会议强调,“十二五”期间是学院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深入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总结经验,深化对高水平新型高校内涵特征的认识,明确学院“十二五”发展战略,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加快推进高水平新型大学的建设步伐。院长吴健、党委书记胡礼祥出席会议并分别作报告。副院长应晶,院长助理夏顺仁、周金其分别对《教育与教学发展规划》、《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海外交流与合作工作规划》等三个“十二五”专项规划讨论稿进行分析阐释。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斯荣喜和党委副书记刘玉勇分别主持了19日和20日的会议。
吴健在题为《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谋划城市学院新一轮发展》的报告中,围绕学院发展面临的形势、科学发展的实现路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环境等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一些重要章节进行解读,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学院建设和发展的成效与经验,阐述了学院“十二五”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战略。她指出,学院抓住了高教改革全面推进的大好形势和机遇,实现了规模发展并开始了内涵发展的转型;“十一五”期间,教学基本建设扎实推进;国际化办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两大特色初显;招生就业工作取得优良成绩;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办学支撑体系进一步稳固;校园软实力建设效果显著。为了更好地把握学院发展的阶段特征,她将学院放入浙江省属本科院校的坐标系内对部分高校的相关办学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她强调,城市学院作为一所新型高校,在改革创新中诞生,在探索发展中创新,一定要深刻认识新型高校的内涵特征,科学把握学院事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实施“创特色,上水平”的内涵发展战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努力打造国际化办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两大办学特色,统筹协调专业、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进一步提高办学综合实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她指出,在今后发展中,要坚持以专业、学科和师资队伍协调发展为原则,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综合实力;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重点,逐步打造培养特色;以团队建设为重点,加强队伍建设;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推动学院内涵发展;开源节流,多元筹资,进一步优化办学支撑体系。
胡礼祥作题为《承上启下,强基固本创特色;凝心聚力,科学发展上水平》的报告,对上一学年工作进行总结,并部署了2010-2011学年的重点工作。他指出,建院十年来在办学体制、办学定位、发展战略、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也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色。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城市学院新十年发展的开局之年,做好2010-2011学年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新学年的主要工作有谋划发展;聘岗工作;教育教学;招生就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教师队伍建设;党建与干部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校风与文化建设;支撑条件建设等11个方面。他强调,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工作的关键着力点,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学科与师资队伍协调发展为主线,以凝练办学特色为着力点,在“强基固本创特色”的基础上下功夫,在“科学发展提高水平”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国际化办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两大办学特色,构建“强化三全育人体系,发挥两个主体功能,培育三型人才”的育人格局,加快建设步伐,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全力推进学校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在报告中,他还传达了近期召开的全省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了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部分内容,并进行了相关部署。
会议期间,学院领导与全体中层干部一起,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十二五”规划制订,就“十二五”期间学院建设和发展的目标、思路,以及三个专项规划讨论稿进行了分组讨论,并对制订完善学院“十二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