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台州市举办“浙江大学城市学院10年发展历程与成就展暨2010台州地区学生家长代表大会”,同时邀请台州地区各中学领导一同研讨大学与中学教育如何衔接,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等问题。浙大城市学院副院长应晶、台州教育局招生办主任谢良牙以及台州地区9所中学主要负责人出席座谈会,学院教务部副部长宣贵达主持座谈会。
2003年,浙大城市学院有了首届毕业生,七年间为台州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活跃在台州的各行各业中。谢良牙感谢学院对于台州生源的重视并回顾了过去十年与学院的合作历程。在谈到大学与中学教育的衔接问题时,谢良牙表示,学院在台州建立产学研基地对于大学生实践教育十分重要,同时也应当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确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2010年是中学新课改的第二年,对于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学生能够较快适应大学学习氛围,将能考上、能深造或者能就业结合起来。
宣贵达向在座的中学领导介绍了浙大城市学院的基本情况,包括课程设置、校内外产学研基地建设,各分院的特色实践教育、学科竞赛获奖情况等。对于中学与大学教育的断层,他认为应试教育氛围下,大家只关注分数的提升,忽略了学生在综合素质上的培养,与大学更强调综合素质和能力,再加上大学与中学的学习方法大相径庭,导致了一些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无法尽快适应,从而影响学习。
在座的各中学主要负责人认为,大学对高中学生的引导,要从高考前做起。台州黄岩中学代表金克勤表示,现在学生和家长对高校的选择还是比较盲目,急需学校尤其是班主任的引导,但中学及其老师并不很了解大学,希望高校能和中学进行信息互动,而不是仅仅限于招生宣传。他建议,高校可安排专家、教授到中学举办讲座;开展大学与中学之间课题的合作;邀请班主任到高校参观;在寒暑假组织学生来到大学校园开展夏令营,与优秀大学生进行交流等加强交流沟通,吸引优秀学生。
台州温岭中学、台州一中、台州中学、回浦中学、玉环中学的主要负责人也发表了自己对于大学与中学教育衔接的相关看法。代表们认为大学与中学的教育应该是互补的,甚至更大程度上是大学弥补中学在升学压力下的应试教育所不足的地方,2009年新一轮教改已经将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放在一个中心位置,这样的理念恰好与大学的育人机制相接轨。他们希望中学与大学建立长效引导机制,促进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明确中学人才培养方向,促使学生更好更快适应大学学习环境。
学院台州籍毕业生代表王涵表示,城市学院毕业生普遍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用人单位领导反映都不错。同时建议学院对于学生就业加强引导,促进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职业规划。
应晶作总结讲话,他首先感谢各个学校对于这次座谈会的重视以及在座谈会上献言献策。他表示学生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分工不同所以学习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同时,应晶介绍了世界先进国家的本科教育模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城市学院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办学特色,并希望进一步加强联系和沟通。
相关报道:浙大城市学院走进台州,共话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