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3日晚,由钱江晚报、浙江科技报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联合主办的“科技新浙商走进高校”创业论坛上,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与科技新浙商面对面的机会,科技新浙商还拿出了涉及外贸、营销、管理、电气、软件、化工等100余个岗位等待大学生前来应聘。8家科技型企业的人事主管也将亲自到场,现场招聘。
记者在浙大城市学院图信一楼大厅看到,招聘会吸引了不少校内外的应聘者,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高校的毕业生也慕名而来。
多数学生理性就业
看重公司发展潜力
经济危机的乌云渐散,但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幸运的是,在一场金融海啸的洗礼之后,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开始清醒认识现状,诸如“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恶性循环也逐渐好转。
“挺好的,我有信心。”在招聘会现场,来自浙江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吴同学表现得格外从容。“我今天是专程来面试宣传办公室主任这个岗位的。”她告诉记者,她对工作的要求是能适应杭州的生活,在薪酬方面,如果一个是月薪4000元却没有上升空间的岗位,一个则是月薪3000元但是有发展余地的岗位,她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张斌斌是浙江工业大学机械专业的应届生,他在报纸上看到招聘信息后专程前来应聘聚光科技公司的硬件工程师这一职位。他表示,“只要公司好、有潜力,薪水方面只要达到一般的市场水平就行。”据了解,当天到场应聘的学生,大多都是抱着比较理性的想法,相比待遇,更看重公司的发展潜力。
陈�是诸多应聘者中的一员,是城市学院通信专业的大四毕业生,这是她参加的第一次招聘会,面试的是外贸营销的岗位。在她看来,对工作抱有最大的热情才是找工作的关键。“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更想自己开一个婚纱店,做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业。”陈�笑着说。此外,也有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前来“试水”,信电学院的方心是想看看招聘会上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想早点落实大二暑期的实习。
将应聘和实习视作练兵
企业和个人双赢
银江科技集团这次拿出了几十个实习岗位,希望在大三生中选拔一些能干的学生,去企业实习。企业人事主管麻先生说,他们会从实习岗位上,挑选一些好的苗子重点培养。现在一些大企业,都非常流行招聘大三实习生,如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非常好,甲骨文公司每年在大三和大四第一学期的学生中,“刷”3遍,把最好的挑走。
“我们公司刚上市,处于高速发展期,人才储备不足,今年人才招聘数量可能比去年增加1倍。”麻先生说,招聘大三实习生,就是希望让未来的员工早点了解企业文化,更好地考察学生能力。
一位大三陈姓同学,应聘该公司的销售部门。对于自己的表现并不是那么满意,有一点的紧张。这已经是她第三次参加招聘会了,她说从这过程中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要改正的地方。如第一次她就存在着对自我的定位不明确,没有针对性等问题。对于求职心态,她认为虽然遭到了很多次的拒绝,但是自己还是不会放弃的,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企业看重能力和态度
扎实肯干很重要
招聘和应聘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我们渴望多了解应聘者的情况,而学生也可以借此契机为将来求职做打算。”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莫宝忠表示。招聘会上,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口味选择对口的岗位,那么企业又是如何筛选人才的呢?
“我们希望应聘的学生投交上来的简历简单明了,厚度或者花哨并不是我们的评判标准,更加重视的是面试时的表现。”海利集团的招聘负责人介绍说,在他们的招聘启示录里,要求每个岗位都要有“勤奋、敬业、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求职心态”。
在招聘会现场,除了一些技术含量很高的职位之外,记者也发现了一些针对本科毕业生的招聘职位。“工作经验只是阅历,并不代表能力,扎实的专业功底才是走向成功的基础。”天能集团人力资源部的吴先生说,曾经接触的很多应聘者都是因为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被一票否决了。
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很多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都持“一边倒”观点,“我们需要的是定位准确、愿意从基层做起、扎实肯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