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综合时讯

General News
直面就业挑战 紧抓当前机会
发布时间:2009-12-21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手持一叠厚厚的简历表,徘徊在各个招聘单位前,毕业生们时而紧张焦急,时而轻松愉悦。12月20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吸引了校内外数千名应届毕业生前来应聘。短短六个小时,300余家参会单位共收到简历数3000多份,达成意向数700多人。

――倾心尽力

    一切为了学生

   
本次招聘会规模空前盛大,310家用人单位在风雨操场招兵买马。其中近2/3单位由九个分院参与组织邀请。招聘会开始不久,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玉勇、学工委有关负责人、各分院总支副书记等便出现在招聘会现场。刘玉勇对本次招聘会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单位参与的热情影射出社会对城市学院的认可。他表示,“一切为了学生”,学院努力搭建各种平台,是为了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掌握信息,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针对一些文科专业学生反映的招聘岗位与专业的对口性不高。刘玉勇进行了耐心的分析:“每个专业都有门槛,文科专业的涉猎面广,要求综合素质;而工科专业更强调专业性,所以在人才培养中应该有所侧重。对个人而言,一定要在一方面有优势,让自己脱颖而出,增强竞争力。”

    互利共赢提高就业质量

    “没想到有这么多用人单位来招聘!”浙江林学院学生张佳感到惊讶。在招聘会现场,像张佳这样的外校毕业生为数不少,他们在各自学校的网站上看到相关消息,特意前来求职。当日上午11点以后,招聘会就向各兄弟院校全面开放,欢迎他们的学生前来参加。

    “现在是‘内忧外患’,竞争压力更大了。”信电专业一学生对学院主动向兄弟院校毕业生敞开大门这样调侃。“这其实是互利双赢。”刘玉勇认为,以开放的胸怀举办招聘会,有利于用人单位挑选到更优秀的人才,增强他们对学院的信任,以开展长期合作;同时毕业生也充分参与到竞争,这能促进他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校友助阵反哺母校

   
校友返校招聘继续成为本次招聘会的一亮点,传媒学院的毕业生高齐和其合作伙伴一起来到招聘会现场设摊。“我们主要招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专业基础和个人品格是首要考虑的因素。”高齐说,公司的业务正在迅速扩大,急需吸纳一批容易上手而且吃苦耐劳的人。在当日早上,他们的宾果摄影有限公司就收到了不少简历。杭州荷乐有限公司创始人谢浩魁是计算学院2004届的毕业生,他曾获“2008年杭州市十佳大学生创业之星”称号。以前都是学院向他推荐优秀毕业生,这是第一次以招聘会的形式选拔人才。在现场,他已经收到了10多份简历并且已经“相中”几名“潜力股”。

――心动现场

    6小时7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

    本次招聘会不仅吸引了“阿里巴巴”、“华数”等知名企业,也吸引了不少省外企业如“北京锐意恒达科技”等300余家省内外的“伯乐”前来挑选“千里马”。他们提供上千个岗位,需要各专业各层次人才。

    招聘会在上午9点开始,但在8点半左右,现场就出现不少同学的身影。“今天主要是过来看一下有没有让自己心动的岗位”,中文系的祝一带着15份简历来到招聘会。一个月之后,他将走上考研的战场,但是他说,如果有让自己心动的岗位,他还是会慎重考虑。据统计,短短的6个小时,用人单位都“满载而归”,累计收到简历3000多份,其中共有7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

    大三生提前感受就业氛围

    招聘会的现场,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各个岗位前“走马观花”,显得相对轻松休闲,偶尔驻足询问,他们手中大都没有厚厚的简历表。“提前感受一下就业的气氛”,商学院的大三学生吴丰这样说道。目前,她在一家信托公司实习,在单位的时候就隐约的感到了就业的压力。她一直迷茫着大四要选择就业还是考研,这次的招聘会确定了她考研的信念。她说:“就业太难,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更难。只有自己能力提升了才是硬道理,而且我喜欢校园的生活。”

    看着招聘会越来越多的人,第一次来招聘会现场的传媒学院学生张蝶兰有点担忧,她说:“明年的这个时候,也许我们就是这里面的一员。看到今天的场面,我第一次切实的感受到就业的严峻。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要好好把握时间,使自己在明年的招聘会上更具优势。”

――言为心声

    教师:先就业,再择业

   
“定位放低,先就业,再择业。”在招聘会上,一群学生围着一个老师,他是药学系系主任李向荣。他身边的不少同学已经投了几份简历,面对同学在招聘会中遇到的疑惑,他作了详细的解答。他建议学生要找准目标,把握机会,眼光不要太高,找到工作岗位才是首要任务,工作后再谋求更好的发展。

    “我们的专业虽然是定的,但是我们择业空间还是很大!”传媒学院总支副书记长张兰欣希望同学们能减轻心理负担,寻找专业与工作间的突破点,不要因为不对口而错失机会,先就业再择业是现在大学生就业的一个趋势。

    用人单位: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各种招聘海报中,记者发现,“综合能力”、“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语言沟通能力”“创新”等成了各单位关注的重点。采访过程中,杭州莱恩网络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谈到,单位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对专业和技能的要求倒在其次。

    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面试20几位学生,该公司招聘负责人表示,面试过的大部分学生将到公司本部进行二轮面试。现在公司有不少城院的学生在实习,城院学生的综合能力不错。

    应届毕业生:先稳住脚

    在拥挤的人群中,郑莉显得有点迷茫,她已经将招聘会里里外外逛了几圈,但是手中的20份简历一份也没有出去。她告诉记者,她没有找到对口专业的合适岗位,于是她准备向文秘等一些岗位投简历,“先稳住脚,再看看有没有其他的机会。”她是这么打算的。

    “工资是其次,现在主要是能不能找到工作。”工程学院的王同学已经投了3份简历,他表示其中有两家单位希望对他进一步了解。他称自己优势可能在于自己专业的针对性强和自己比较丰富的简历表。

    校友:创业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作为创业起家的高奇表示,创业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不仅需要好的想法,还要考虑创业的最佳方向以及是否有能力解决创业路上的困难。谢浩魁表示,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实现优质就业最好的办法。

    图片报道:浙大城市学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举行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