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综合时讯

General News
城市学院第二场校园开放日人气再度高涨
发布时间:2009-07-23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挑来挑去,我还是喜欢来这里读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第二场校园开放日吸引了千名考生和家长。他们或喜悦,或紧张,尽管天气炎热,但热情丝毫不减。一位文科考分542分的绍兴藉女生,几天来在杭州的十几所高校奔波咨询,今天她在城市学院兴奋地告诉记者,经过比较分析她已决定报考城市学院了。

    浙江省文理科第一批录取刚结束,7月24日将进入第二批的志愿填报阶段。为帮助考生好填好志愿,城市学院今天举办了第二场“校园开放日”咨询活动。学院领导吴健、胡礼祥、应晶等和九个分院的招生老师一起坐镇咨询台,为考生填报志愿支招。相对于首场咨询会,本次咨询针对性更强,考生和家长的问题也更“专业”了。杭城主流媒体也在关注城市学院的招生动态,浙江电视台经视频道、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记者更是赶到现场采访,为考生加油助力。 

    适合才是根本

    咨询会现场很多考生和家长问到同一个问题:城市学院什么专业热门?城市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应晶说,学院的所有专业都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设置的专业。所谓专业的“热”和“冷”是相对的,而学习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过程,今天的“热门”专业也许到毕业时已成为“冷门”专业,相反“冷门”专业由于人才的稀缺,往往就业形势非常乐观。因此,考生选专业要依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而不能盲目跟风。 

    比如护理专业,很多人都觉得比较“冷门”不愿填报,但是却恰恰成了目前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就业形势非常可观。今年,城市学院护理学专业有53名毕业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下,72%的同学在杭三甲医院就业,其中有51%的毕业生留在浙大附属5所医院(浙医一院、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省儿童医院、省妇产科医院)就业。还有少部分毕业生赴香港、新西兰等高校或医疗机构进一步深造。 

    应晶强调说,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基础教育,更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近几年,城市学院毕业生考研录取人数逐年上升,其中70%被国家重点大学录取。大背景下,毕业生创业氛围也相当浓厚。据我国权威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公布的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在全国非211院校中,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学生就业能力排名第12位,薪资水平居第29位,双双位居全国前列。

   特色成为焦点

   城市学院的国际合作办学特色,成了不少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的焦点。招办主任周金其向考生介绍了学院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UW)开办的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在以往“4+0”、“2.5+1”模式的基础上,今年新增了“2.5+1+0.5”的模式――三年的国内学习,一年的国外留学可以获得3本证书。

    城市学院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UNL)签定的学分互认课程项目、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USQ)开展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两个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以及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的校际交流与合作也备受关注。 

   “高教立交桥”一直是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据了解,城市学院每年会推荐新生总数的1%,进入浙江大学本部学习。每年推荐20-30名优秀毕业生到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另外,学院开设“博学计划班”,每年从理工科新生中择优选拔70人进行强化训练,培养个性化的高素质、国际化的综合性人才。

   志愿填报求稳

    虽然二批线和排名结果已经揭晓,但是考生对于是否可以顺利投档进入填报的学校还是很担忧。“每年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学校的分数线也会有一些波动。”一位考生露出焦急的神色。“被退档的一批次考生也要参与二批次录取,城市学院有些专业非常诱人,很难估计出城市学院确切的分数线”。衢州藉的理科考生533分想填报城市学院建筑学专业,没有得到非常肯定的答复后,还是决定“冲一冲,碰运气”填报第一专业,最后填“服从”确保能进校。 

    招生办的老师说,这些天各地来电话咨询的考生和家长,大都关心进城市学院的几率有多大。对于这个问题,招办主任周金其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和排名,对比去年的数据来估计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再做决定比较保险。填报志愿如何“求稳”?副院长应晶给出了建议:首先是要填写“专业服从”;其次,要考虑自己的兴趣,而且每个专业之间都要有一定的分数梯度,这样被城市学院录取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相关报道:城市学院首场校园开放日迎来数千考生及家长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