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进一步推动院内实践基地工作深入有序、可持续地发展?如何进一步争取优质资源,实现校内校外的创新实训基地的联合培养,使城市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上走上正轨、走在前列?4月23日上午,城市学院召开院内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负责人会议,交流研讨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经验并部署下阶段工作。学院党委书记胡礼祥、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张新跃、副院长应晶等出席会议。
会上,院内部分创新实践基地负责人汇报了2007年度项目化推进情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与会人员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打造师生实践平台,开展基地工作评估,并以基地为突破口,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探讨。
应晶副院长在会上表示,近一年以来,院内创新实践基地差异发展,各具特色,成效显著。希望各创新实践基地构建清晰的体系,明确进度和计划,加强外部沟通,以“从外面引进来,把内部带出去”的方式来驱动项目的实施,并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组建一支教学科研育人一体化的教师指导队伍,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张新跃副书记就外部资源的利用和基地运行中的几个具体问题提出了意见。他希望各基地积极争取外部的优质资源,为基地发展注入活力。学生、教师和学院相关部门,都要能动地加入到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中来,形成完善和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
胡礼祥书记在做总结讲话时指出,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要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展开,在借鉴外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要把创新实践基地打造成真正的学生和教师实践的平台。他希望,各学院、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沟通和研究,巩固在过去一年中所获得的成果。
胡礼祥书记强调,下阶段的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在三方面做好工作,首先是明确基地建设的目标定位,其次是优化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最后则是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在目标定位上,要认识到创新实践基地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研究它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把校内创新训练实验室、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和校外创新实训基地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上,要突出创意、创新、创业,即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在条件支持下转化为创业。此外,要设立激励政策,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行团队联合,以教师为指导,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的形式持续性运作,在综合性项目的实施上取得突破。
教务部、学工委、组织人事部、合作与发展部,各基地负责人参加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