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高校学生公寓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道德养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和形成,甚至生活道路的选择都有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也有人把学生公寓称之谓“第二课堂”和“第二家庭”。的确,大学生所处公寓的时间远不少于在教室、图书馆等场所学习的时间,因此高校学生公寓的作用与功能不容忽视:它对学生的意识深化起启迪作用;对意志、性格锻炼起陶冶作用;对品德修养起砥砺作用。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现有10幢学生公寓楼,14000余个床位。城市学院建院以来一贯重视学生公寓管理,不仅把学生公寓视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场所,更是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学院先后出台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公寓文明建设管理条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关于进一步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意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党建三年规划》等文件,来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与服务,在确保学生公寓安全稳定的基础上,通过与分院的有效联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和学生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公寓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
特色一
楼层导师:学生自我管理,全省尚属首创
2006年9月,城市学院首次面向在校学生公开招募“楼层导师”,负责与新生进行生活、学业上的沟通和交流,指导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在大学高年级学生中挑选“楼层导师”,由学生深入到寝室去进行沟通和服务,这样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在当时属全省首创。
“我们的理念主要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引导低年级学生尽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城市学院学工委副主任张学军说,“‘楼层导师’的设立紧密联结了高年级学生和大学新生、高年级学生和学校、大学新生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学校对学生工作的管理,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和重视。”
此举最大的受益者是大一新生。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学习和生活原本需要很多时间去适应,而在学长的指导与帮助下,缩短适应时间,早日融入大学生活,更好地利用大学资源学习和成长。
对于高年级担任“楼层导师”的学生而言,从事这项工作自然也有不少的收获。“我们通过带领新生组织活动提高和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领导能力,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同时,可以在帮助新生的志愿活动中获得很大的乐趣,结识新的朋友。这样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担任G1楼2层“楼层导师”的陈震同学这样告诉记者。
特色二
特色楼层:深化公寓文化,打造环境育人
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规范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学生素养,开发学生创造力等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2006年,学院深化公寓文化建设,紧密围绕“丰富寝室文化,营造和谐家园”的宗旨和“博雅、和谐、春韵”的主题,开始实施公寓特色楼层建设工作。
在C2公寓2层,记者看到写着“3C”楼层。该楼层的王同学告诉记者:“我们这里住的是计算机专业(Computer)、建筑专业(Construction)、通信专业(Communication)的同学,于是我们便自发取专业名称的英文首个字母组合成“CCC”的层名。”三个专业的背景和求职方向,三个专业之间的结合应用以及相关企业的介绍,再加上用各种图片、公式对主题内容进行修饰,整个楼层变成了一个优美的专业知识的长廊。
来到E2公寓6层,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大气淡雅的中国画和精湛优美的书法。“这些画和书法都是我们学生的原创作品,我们这楼层叫做‘琼宇幽静’,目的也是为了让整个楼层体现出博雅的风采,让学生从浮躁中脱离,同时也深刻地丰富了公寓的文化内涵。”E楼公寓辅导员介绍到。
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张新跃指出,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而学生公寓作为学生生活、学习、成长、发展的主要场所,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育人的功能。因此,城市学院在特色楼层打造过程中,与学生所学专业、生活道德养成、个性才艺等相结合,也是为了倡导高雅健康楼层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文明素养的提升,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充分挖掘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便于今后学生能更好地融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特色三
公寓党建:坚持学生为本,发挥党员作用
随着学分制和按大类招生等教学改革措施的推行,传统的以专业班级为载体的思政工作模式受到了冲击。为此,城市学院推出了“学生党建进公寓”的举措,将党建工作延伸到学生公寓。城市学院党委书记胡礼祥说,推出“学生党建进公寓”的举措,通过以学生党建为抓手,以党建信息平台为载体,在建立公寓与专业学院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共同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其先进性作用的发挥,增加了其他学生对公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了公寓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创建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实现了全方位育人。
据悉,目前学院已经分别在10个学生公寓楼建立10个“学生公寓党员之家”;每层设立一个楼层党建工作站,共设立119个党建工作站;每4-6个寝室设立一个党员责任区,共设立505个党员责任区。“在党建进公寓的各项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发挥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作用和示范性的功能,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让优秀的学生带领更多的学生成为优秀”张学军说。
在谈到取得的成效时,张学军表示,通过“党建进公寓”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使学生党建工作进一步向务实转变;完善了党员考核的评价机制,既提升了党员的综合素质,又促进其先进性的发挥;有效整合力量,确保了学生公寓的安全稳定,促进了公寓的学风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公寓的育人环境。
目前,城市学院有关部门正在筹备今年五月在杭州举办的“2008全国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论坛”。该论坛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联合浙江大学新宇教育集团共同主办。论坛将围绕“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构建学生公寓育人新模式”这个主题,对学生公寓管理与学生党建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