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晨读,让学习生活更有规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子《劝学》
编者按:古人告诫,做任何事都贵在坚持,只要有恒心做下去,万事都难不倒你。而这个道理,对学风建设也同样适用。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新闻网今起开辟《学风建设大家谈》专栏,邀请全校师生来发表自己对学风建设的意见。学生记者日前对学院领导、教师和学生做了专访,请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谈谈学风和对学风建设的看法。
学生党员邹锦锦: 帮助身边同学走出困境
“我身边的不少同学在上个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曾十分的浮躁,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学习也静不下心来,很少参加班级内的集体活动。我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了解到他们是对自己的实力不自信,认为自己的实力不足以应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其实在学风建设中,这种现象在同学之间很是普遍,而他们能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好好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样才有可能在社会上有高、稳的立足之地,同时也只有通过每天的认真学习,不断地汲取知识,才真的能换回安逸。”
邹锦锦同学认为,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切实推进学风建设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党员需要明确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积极行动起来,以创建优良学风为己任,为学风建设献计献策,把具体行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充分发挥自己在学校与同学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学校和同学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共同创建优良的学风、校风。
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佘去媚:学习和打工,到底是哪个更好?
学习和打工,到底是哪个更好?这是在佘老师所教课程《高级英语》上阐发出来的一个讨论。文章认为学习比打工好,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涵养,增长一定的知识,而打工只是在课余饭后的消磨时间。但在佘老师的课堂上,很多同学反而认为打工比学习好,打工能增强自己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比那些只知道一味地读书,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书虫子”好多了。
针对该问题,佘老师认为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因为打工是需要以学习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能够给打工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惠,在打工中应用自己的学识,更能有助于学生消化学识和理论。
“在之后的学风建设中,我们迫切需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急躁的情绪――不以学习为重,过多地参加实践,造成自身的后劲不足。要让学生把握正确的学习观和实践观,这样的话学习风气将有所改善,学风建设成效也能大大提高。” 佘老师说。
学院党委书记胡礼祥:良好的学习习惯源于自觉的意识和行动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也是学风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学校进行学风建设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就会明显提升,理论运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受到社会的欢迎,学生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胡礼祥书记认为,学风建设是体现在每一位教师或学生、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生活环节的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是在不断地更新之中的,所以学校要做好学风建设的传承和学习氛围的营造。从学生的思想性、文化性入手,把良好的学风建设从思想转化为自觉的习惯,同时学校与学生形成互动,共同传承良好的学风。学风建设是为学生的发展而进行的,成效也是表现在学生身上,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使他们把学风建设转变为习惯是学校和学生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据了解,城市学院于上学期相继出台了像《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师课堂行为规范》等一系列的机制来促进学风建设。在规章制度下,教师从身份、工作、方法、总体等方面受到来自学生的约束,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学生从上课的言行举止到生活礼仪等具体方面受到来自老师的约束,互为监督,共同进步。本学期学校还将从课堂教学、公寓学风和考风考纪三方面严抓学风建设,从而达到巩固成果,凝炼特色,教学互促、提升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