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拱墅报道组 黄群 陈亮 记者 丁雄英 王成)昨天一大早,出差归来的拱墅区区长许明,刚到办公室就打开了电脑。一查看,10多封来自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学生的邮件“躺”在邮箱里等待答复。
许区长与学生们怎么会有这番“交情”?这还得从前几日举行的一场报告会说起。那天,许明应邀到浙大城市学院给法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推动城市有机更新、走科学城市化道路》的区情报告,受欢迎程度大大出乎预料,特别是报告会后的互动时间,被一延再延――同学们抛出了许多问题,许明等人就大家关心的拆迁赔偿措施、外来务工人员保障、政府拆迁如何体现法制化、如何打响运河文化品牌等问题作了详细回答。为了让学生们尽兴地发问,会后,许区长特意留下了自己的电子邮箱。
这次,对于学生来信提出的20多个问题,许区长丝毫没有一点马虎,一一认真作答。
“未来拱墅区在杭州市的定位如何把握?拱墅区在发展中如何体现它的区域特色?”这是裘冰洁和张庆庆同学的提问。
“杭州城市总体规划是‘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秀’正是拱墅区在杭州的定位。2007年,我们制定了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五大目标和十大工程,并成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未来三年,我们将以此为主抓手,加快城市化进程和老城区更新改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修复传承历史文脉,把拱墅建成一个‘宜商、宜居、宜游’的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历史上,拱墅是因运河而名,运河是杭州‘含金量’很高的一张‘名片’,也是拱墅区的宝贵资源。下一步,重点要突出运河的文化和旅游功能,通过整治和保护利用,使运河成为杭州的一条黄金景观带,使拱墅因河而兴。”
“发展新运河,打响运河文化品牌,何为‘新’?又如何‘新’?拱墅打造新运河是否会破坏运河古老的和谐?” 林宇峰同学的问题,问得尖锐,丝毫没有因为提问的对象是区长而“客气”。
“我们在运河综合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将坚持‘有机更新’这一理念。就是首先是保护,将历史文化遗存和文物古迹妥善加以修复,然后是整治,修旧如旧,第三步是开发,围绕水上旅游线路,完善沿岸景观。比如在小河直街历史街区整治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以往历史街区开发将原住民外迁来发展商业经济的模式,实行自由选择回迁政策,约50%的原住民有意向迁回。通过整治,历史街区的面貌得到修复,沿线老杭州人的市井文化生活原汁原味地得以保留,原住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实现了多方共赢。”
“半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要搬迁很多工业企业。我想请问许区长,政府怎样更好地面对工业企业搬迁后引起的经济发展压力和就业压力呢?”黄益杭同学的提问,颇让许明区长感怀――能够提出这样深刻的问题,显然,这位大学生经过了一番很认真的思考。
“去年,我们关停转迁了25家区属企业,今年,还将再关停半山46家企业。但我们并不是一关了之,而是要着力推进‘退二进三’,通过整治与做地‘并举’,盘活土地资源,大力发展与现代化中心城区相适应的新兴产业。与此同时,我们还将不断完善半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九路二桥’建设,整治河道25条,改善污水收集系统31条、庭院7个,高标准建设半山公园,加快桃源地块开发,从而使半山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提升,吸引更多企业来拱墅投资发展”……
“loft和文化创意产业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拱墅区遗留了大量旧厂房,将如何开发利用?”这是柯拓扬同学的提问。
“拱墅区在运河沿岸约13公顷的范围内,坐落着原长征化工厂等老企业近3万平方米的老厂房。这些厂房体现了运河沿岸曾有的风貌,也是历史的印记。这些工业遗址遗存,部分已被改造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地,下一步我们将统一规范,有序引导,在尽量保留工业建筑群体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改造成运河天地两大主体之一的‘创意产业基地’,对外统一包装、统一宣传,形成拱墅的品牌特色”……
据悉,拱墅区政府和浙大城市学院的战略合作由来已久,并还将通过不同方式继续深化。近期,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的学生已带着相关课题赴拱墅区进行实习活动,双方将合作完成《拱墅区创新型城区体系建设和研究与思考》等3个研究课题和《拱墅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调查与研究》等5个合作项目。该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还将结合政府工作,每周为城市学院学生作一次主题演讲报告,比如将作拱墅区的战略规划报告,区卫生局将作“加强公共卫生宣传与应对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