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5日,城市学院召开2007年学科竞赛座谈会,会议总结了2007年学科竞赛情况,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学科竞赛工作,推动应用人才培养进行广泛深入地探讨。会议提出,要将各类学科竞赛融入专业教学体系,推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优秀人才培养。学院党委书记胡礼祥、副院长庄华洁出席会议并讲话。教务部部长周金其主持会议。
自2002年起,城市学院从参加数模竞赛开始,先后参加了电子设计、结构设计等国内外一系列学科竞赛。五年来,师生参赛热情逐步高涨,参与面不断扩大,目前学院已形成了省级以上和院本级两级竞赛体系。仅2007年,学院组织参加省级以上(含浙江大学)各类国内外学科竞赛共计17项,院本级学科竞赛9项,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项和3项,参赛学生累计1000余人。据统计,2007年学院获省级以上(含浙江大学)竞赛一等奖12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54项,其他奖项若干。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学院还获得一些重要赛事的奖项。如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ONESHOW中国青年创意大赛获得银铅笔奖。在这三项赛事上,均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在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大大提升了城市学院的知名度。除了优势赛事外,一些以往成绩一般的竞赛也取得较好成绩,例如机械设计竞赛,今年取得了省三等奖1项。
座谈会上,计算学院康旭升、信电学院肖铎、传媒学院骆小欢、外语学院沈雷燕等竞赛指导老师,介绍了分院参与学科竞赛情况和经验。他们一致认为,通过推进学科竞赛活动,极大促进了广大同学学习积极性和专业实践能力,参赛同学在自主学习、资料查阅、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庄华洁副院长认为,目前城市学院学科竞赛发展势头良好,呈螺旋上升趋势,居全省平均水平之上。尤其是在国际数模大赛上,能与国内著名高校同台竞技,令人鼓舞。在各方面条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城市学院学生能在一系列学科竞赛中频频获奖实属不易。为此,她代表学院对各位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表示钦佩和感谢。
庄华洁副院长指出,学科竞赛是实践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三型人才”的重要载体之一,体现了学院倡导的“合格基础上的扬长教育”理念。对于今后的参赛工作,她希望一是要注重点面结合,增加参赛项目和学生参与人数;二要通过学科竞赛检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教与学的互动、教师科研和学生科研的互动;三要完善管理体系,处理好培养学生整体创新能力与参赛技巧之间的关系,打造学院学科竞赛品牌。
胡礼祥书记对学科竞赛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示充分肯定。他强调,学科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科研实践能力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优良教风学风建设,浓厚校园学术氛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胡礼祥书记指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因此要对现有的竞赛资源进行调整,使学科竞赛体系进一步与教学体系紧密结合。要依据学科竞赛活动的类别和层次,建立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参赛方案,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形成“院院有赛事,月月有赛事”的良好局面,为学院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优秀人才,推进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各分院副院长、总支副书记,分院竞赛负责人及指导老师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