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综合时讯

General News
坚定信仰 明确使命 为教育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发布时间:2007-05-23 信息来源:宣传办公室


   胡锦涛总书记看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同志时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在城市学院引起了热烈反响。连日来,广大共产党员、师生员工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掀起了学习方永刚的热潮。5月22日下午,根据学院党委安排,宣传办公室召开座谈会,邀请各党总支代表、机关部门代表、两课教师代表以及学生代表20余人,观看《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楷模――方永刚》电视录象片,畅谈学习心得和体会。
 
    学院党委书记胡礼祥,副书记斯荣喜出席了座谈会。在听取老师们的发言后,胡礼祥书记指出,方永刚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身为人民教师,我们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自觉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斯荣喜副书记表示,要通过学习方永刚同志事迹活动,加强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理论楷模 生动教材
  
  座谈会播放了《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楷模――方永刚》电视录象片,大家认真观看,并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和由衷的赞叹。老师们说,方永刚同志是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楷模,他的感人事迹是开展思想教育的一部生动教材。
 
  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董尚胜风趣地说,一打开宣传办公室下发的方永刚同志事迹宣传材料,就被里面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情节吸引住了,以至于忘了下班时间,没赶上班车。外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叶加申说,自己和方永刚同志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方永刚同志的事迹让他很有共鸣。

  法学院两课教师王南说,方永刚同志的事迹非常有教育意义,老师要学,学生也应当学。党校已将其列入学习计划。院学生会的学生干部潘骏同学表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方永刚同志身上,同学们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人民教师的高尚师风,明确了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追求真理 坚守信仰

  信仰,是人们对于世界及人生的总看法和总方针,它是一种精神纽带,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没有科学信仰的人是不幸的人,我的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方永刚同志多年来坚持研究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就是坚信党的创新理论是科学的真理,这种办量支撑着他不惧困难,不畏病魔,努力使生命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方永刚同志对信仰的坚守与追求,带给与会者很深的震撼。大家说,作为一个人,必须要确定信仰,热爱信仰,并且孜孜不倦地追求,才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价值。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坚定信仰党的理论,不懈追求科学真理,模范践行党的理论,才能充分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把国家建设得更强大。

  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老师们认为,方永刚同志的成长经历了从“感恩”到“感悟”的过程,认真学习他的事迹与精神,可以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为党工作的信念,自觉掌握学生的特点,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学工线战斗力。
 
  肩负使命 教书育人

  方永刚同志说,我的使命,就是为我的学生和听众讲好每一堂课。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是每一位教师不可推脱的使命。
 
    机关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楼益松说,方永刚同志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即使在病床上也坚持学习和授课。激情源自热爱,爱岗敬业的精神必不可少,每位教职员工都要自觉提高政治觉悟,树立高尚师德师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推动学院办学。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沈王兴由衷地说:“担任人民教师,辛苦是快乐,付出是幸福!”

  作为教师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把课上得生动不枯燥,如何使学生爱听爱学。“坚定的信念、丰富的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结合、充分了解听众的需要并与之沟通”传媒学院副院长王玉生,从四个方面概括了方永刚同志讲课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
 
    学习方永刚同志的事迹,两课教师的感触尤深。法学院两课教师王南认为,教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老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善于不断学习、不断更新内容,加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真信”、“真懂”、“真用”。她坚信,只要功夫下得深,政治理论课应该比专业课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