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学院确定2007年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年”。1月17日下午,学院党委举行本学期第二次中心组学习会,结合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学院党政领导、党委委员和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学习,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张新跃、副院长应晶作中心发言,院党委书记胡礼祥主持学习会。
张新跃副书记发言的主题是“以构建发展型管理模式为契机,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创新”。他认为,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注重内涵和质量,注重通过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教育教学创新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深入分析学生群体特征,研究培养对策,走出一条“另一类”学生培养的教育模式,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张新跃副书记结合分管工作,提出下一阶段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认识,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着力抓好综合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打造城院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切实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并与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有机融合,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校园;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整合教学、学工、两课资源,促进社会实践与学生学习、成长、成才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晶副院长围绕“创建和谐育人环境”的发言主题,着重谈了创建和谐育人环境应认识清楚和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创建和谐育人环境的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创建和谐育人环境的主体是谁;创建和谐育人环境有哪些形式和内容。他强调,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应当使学生既成人,又成才。教师和学生都是创建的主体,在育人的过程中,既要使教师得到良性的发展,也要让学生受到优质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成才,应该有互相合作、激励的上进团队;有解疑释惑的师生互动;有丰富多彩、激发兴趣的校园文化;有创新实践的教育形式。因此,创建和谐的学院育人环境重中之重乃是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和第二课堂教育可以结合得更紧密。
应晶副院长表示,之前学院对新闻中心和信电创新实践基地进行了评估,两个基地做了很好的尝试和积累。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在基地中接受普适性教育,提高实际能力,分院应结合各自专业考虑实践基地建设对人才培养的作用,考虑基地的组织管理、质量体系、教师指导形式、学生实践形式等如何建立和完善。
学习会最后,胡礼祥书记要求与会者结合实际工作,认真研究如何启动“改革创新年”,通过这次学习和讨论为下周举行的务虚会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