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学院教授石永刚研制的“可移转式刚性联轴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这是城市学院继2003年和2004年获两项“新型实用专利”后首次获得的“发明专利”,实现了学院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可移可转式刚性联轴器”是一种用于连接两台机械部件传动轴的通用装置。据介绍,工程中联轴器的种类有20多种,对被联接的两转轴的对中度(轴线的径向偏差和角度偏差)各有相应的要求。该专利发明人石永刚教授分析现有的各种联轴器所存在的不足,应用机构学理论,提出用一种单自由度空间反平行机构作为联轴器的基型,利用机构的单自由度特性实现动力的刚性传输,又利用空间反平行机构的特性,对设备的安装误差进行柔性补偿,消除因安装误差所引发的附加载荷,为提高机械设备的运行质量,延长设备的实际运行寿命提供一项有效的措施。该项发明可用于系列化产品的开发,尤其是在中型和大型机械设备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附:石永刚教授的主要工作业绩:
石永刚,1987-1988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留学期间获德国发明专利一项(第一发明人,第二、第三发明人分别为德国教授和德国博士)。1992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两项发明专利均涉及机械传动领域。在发明专利基础上研究开发的大传动比减速机项目曾获1996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获奖人)。在机械工程学报和浙江大学学报及机器和机构学国际学术会议(西班牙会议和柏林会议)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著出版机构学丛书之一《凸轮机构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年出版),研究生教材《机构分析和综合》(浙江大学出版1996年出版),参编《机械设计原理》(上海交大出版社1995年出版)。 在城市学院工作期间,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专利权人申请的发明专利两项,后一项发明专利也已公告,进行“三性”审查。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作者所在单位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签订了著作编著出版合同,承担《机构创新设计及应用丛书》中的《凸轮机构设计及应用创新》一书的编著工作,计划于2006年12月31日完成。该丛书的其他各书分别由上海交大,哈尔滨工大、华南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等大学的相关资深教授承担编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