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合作办学究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和启示?近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基于多年的国际合作办学经验,也为了让教育界更多地关注跨国合作办学,主办了第一届“高等教育跨国合作办学”国际研讨会,邀请诸多国内有跨国合作办学项目的院校及其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如何有效提高跨国合作办学的层次与质量。
大会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主题,探讨中西方教学理念的差异分析、中外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比较、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等议题。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等国的高等教育专家,以及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高校的代表应邀出席会议。杭州市教育局局长徐一超,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等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城市学院院长王立人、副院长庄华洁和党委副书记斯荣喜等学院领导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跨国合作办学上走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的前列。早在2000年就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项目。2002年起又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开展跨国合作办学项目。至今该两项目已培养了1200个学生。在城市学院,跨国合作项目被称为“双联班”。几年来,城市学院双联班的毕业生们往往手持分别取得于中外合作办学方的两本学士学位证书,大受外企青睐而供不应求,每年也总是有一些双联班学生能拿到国外著名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甚至有学生拿到了浙江历史上第一个雅思阅读满分。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应运而生。各地高校纷纷与国外知名院校合作,开办了双语教学、中外双学位等新型教学专业、班级,引进国外专家参与教学,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按照国外院校的考核方式和标准来考核学生、评价教学效果。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跨国合作办学项目应运而生的同时,如何将这支高等教育的新生力军培育好?如何将中西方的教育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怎么样的合作办学模式才是最优的?这些问题成为了高等教育界关注的新焦点。(杨叶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