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日子,城市学院的校园里又出现了一道全新的风景线。一种依靠电子商务平台,以“B2C”的形式创建的虚拟网络卖场正式开业了。十个朝气蓬勃的创业孵化班学生看准了高校的消费群体,以低价格高品质为核心竞争力开办了学生自己的“公司”――E彩卖场。
该卖场的负责人是今年大三的周友学。他个子不高,却干劲十足。几次见面都看到他忙着联系事务或安排工作,俨然有点企业家的感觉。聊了几次后,发现他还真与大伙口中说的一样――是一个实干家!
一切从投标开始
小周说,父亲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所以,受家庭的影响,创业一直是他心中的一个梦。大二的那年,他看着第一期创业班人风风火火地走来,心里别提多羡慕了。所以当第二期创业班开始招生时,他二话没说就冲去报了名,面试下来,顺利通过。他笑着说,当时那种如愿以偿的幸福感觉现在想来还记忆犹新。
第二期创业班以模拟公司的形式全新亮相后,着实让像小周这样的一批幸运儿有了抢先尝试创业的机会。当时,创业班的老师提出了一个学生投标开公司的教学方案,同学们一下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周回忆说,E彩卖场的成立正是抓住了这次竞标的契机。那时的想法是简单的,小组队友们坐到一起,一谈就想到了办电子商务公司。“我们觉得这种新兴的产业对于年轻人来说特别适合,加上在创业班上搞创业,目标群体必然是咱们的大学生,那么,电子商务必定是人心所向。”但传统的电子商务在校园内实行起来有自身的局限性,网站的成熟建设、汇款、送货等等问题对于还是大学生的他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正在彷徨之际,小周想到了暑期实习所在单位的经营模式,一下子来了灵感,决定借鉴并加以创新。他在计划中写到,先在网站上发布相关的产品,让同学通过电话的方式预定,然后到卖场看样并现场交易。让商家的产品直接面向学生,压缩了产业链,还能为同学争取到更多的优惠。同时,产品定位在学生所需的高档品上,如果承诺以杭城最低价出售的话必定有卖点。他将这一设想告诉队友后,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于是大伙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这一可行性方案的设计。
竞标的那天, “投资商们”(老师)对该小组的方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E彩卖场在这场竞标中正式孵化诞生。
屋不在大,有心则灵
走进E彩的工作室,正看到几名E彩队员在那里讨论工作室口号问题。对于这个投入了大量心血的“公司”,每一个人都有着强烈的感情,用他们的话说,这就是他们自己的孩子,而口号就像是孩子的名字,绝不容许马虎。大家各抒己见。小凯同学还翻出自己平日的摘记本,举着历代商界精英们崇尚的锦言妙语。大伙的讨论简直像是一场辩论赛,最后“态度决定高度、企图决定版图”胜出,贴在了工作室的墙上。
小周说,他们的团队经常有这样别开生面的讨论,大家头脑风暴式地干一场,所有需要面对的问题、所有能想到的可行方案就都能呈现出来了。
经历了E彩的一场“风暴”后,笔者静下心来细细观察了这间小屋。卖场面积大概就六七平方米,据说,这还是从教师办公室划过来的。两张我们平日里用的课桌椅,一台电脑,和一张卖场的海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从他们的笑语声中,笔者看到的只是满足,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家,他们创业梦想的基地。
热情,并不代表一切
“现在,除了上课,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这上面了。”小周作为这个团队的队长显然更为忙碌。与厂方联系、与校方沟通、与老师汇报……从宣传到服务、从产品到场地,他这个掌舵手都要把好关。
他说,每周在卖场里起码要开四五次小会,大家一起总结、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做网页时,通宵作战;做传单时,牛奶面包成了抢手货……但队友们都特别有干劲,也一直坚信大家的热情、激情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但事实上,是我们想得过于简单了。”小周颇有感触地笑了下,娓娓道来: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以为计划已近乎完美,但在真正付诸行动时,却一次又一次地面临挫折。单说一个协调吧,与厂方的、校方的、队员的,都遇上了大小不一的问题。厂方货品的不到位或是延迟;校方各个主管部门批条的复杂;队友意见的难以统一等等都成了一时棘手的问题。那时,单凭原先的创业热情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因为热情并不等同于执行力。不过,虽然它不代表一切,但倒是给了大家继续努力的勇气,使我永不放弃。
他说,从计划创业E彩卖场的那天起一直到现在,这一路走来,让他明白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许多在理论上看似成立的条件运用于现实却相去甚远。一些细节在书面计划上是隐性的、不易察觉的,但到了操作中,便会毫不客气地表现了出来,变为显性。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有时会被打得措手不及。不过,幸好坚持了。在和队友一起努力下,终于迎来的了E彩的开张。
E彩的未来不是梦
成立过程的艰辛让队友们更好地团结在了一起。卖场桌角的英语书、塑料袋里的饼干盒,都成了今日的回忆。当第一个来预定的“顾客”留下姓名与产品的那一瞬间,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当网站的访问量由个位数变到两位数,又从两位数发展到三位数时,满足感是自然而然的。
从这几天的交易来看,E彩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当然面对竞争、面对同学的建议与意见,E彩人也正不断努力改进着。“宣传是打开销售的第一关,质量与价格是硬道理。”他们一直关注着同学们的需求动向,从MP3到优盘,从摄像头到文曲星只要符合他们当初产品定位的都将登上E彩的货架。
“盈利并不是我们的目标。”站在创业的开端,E彩的队友们只希望他们的设想、他们的理念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随着E彩卖场的不断完善,大伙希望它能成为高校电子商务的一个品牌。“我们团队在努力、E彩也努力!”所以,我们有这样的信念:E彩的未来不是梦。
这里的主角永远是学生
第一期创业班造成的轰动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总结第一期创办的经验和教训上,第二期以全新的姿态全面启程。创业班的负责人邬家英老师介绍说,创业班是城市学院商学院的特色,总结了第一期理论教学多于实践的弊病后,这一期以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为指导。在商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决定将创业班设置为一个模拟公司的形式开班。创业班变成了一个企业,在里面设办公室、人力资源部、销售部、宣传部……学生的身份转变为公司员工的身份,从而真正发挥学生创业的自主性。这次的“小组招标成立公司”是创业班中的活动之一。老师只提供最基础的指导,给予最基本的帮助,真正放手让学生办自己的公司、创自己的事业,把更多地平台让给学生。就拿E彩来讲,创业班就提供了一个小小的办公场地,一台电脑和一些咨询。像服务器、网络、厂家、宣传策划、活动资金等都是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的。
“这是一个实干的团队。做事踏实、不花哨。务实是他们最大的优势。”王陆庄老师这样评价说,只有通过实战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创业过程,才能更多、更好地积累创业经验。
二期创业班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像E彩这样的创业团队还有“周三东路”电子商务室和“创奕”文印室,这一群群年轻人正在为自己第一个创业梦想努力打拼着。
(学生记者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