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城市学院党委召集宣传、学工、总务、基建等部门负责人和传媒、工程等分院的教师代表,专题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党委书记胡礼祥发表讲话,副书记兼副院长张新跃出席,副书记斯荣喜主持会议。
会议学习了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讨论了城市学院如何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作用与功能的问题。与会者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谈了认识和看法。职能部门就增加和改善校园文化设施、调整绿化布局和结构提出了设想;分院代表从专业的角度谈了文化设施建设的总体构想;景观设计研究所的代表介绍了来自学生的调查问卷,并对目前校园绿化和文化设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会议认为,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完善人文环境、文化设施和校园景观,对于进一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会议要求学院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积极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以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胡礼祥书记就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内涵与功能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学院下阶段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规划要求。
更新观念,充分认识高雅文化对育人的重要作用
环境是可以育人的,高雅的环境对人有引导、激励和教化的作用。胡礼祥书记指出,高层次的学校应该有高层次的环境,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环境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雅文化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贯彻中央16号文件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
胡书记认为,城市学院校园文化的内涵,应该包括“精神文化”“学术文化”“景观文化”“艺术文化”和“管理文化”几个方面。
“精神文化”是主心骨,特别重要。对于城市学院来说,她包括“求是文化”和“创新文化”两个层面。城市学院要继承浙江大学求是校风,同时要根据学院实际,探索自己的创新文化。
“学术文化”是根基。城市学院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学术基础尚不深厚。而母体就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我们应该把浙大的学术文化引进来,把浙大的著名专家引进来,把浙大的讲座引进来,用浙大的学术文化来推动和改善城市学院的学术风气。同时,本院的师生和管理人员也都可以开设讲座,谈理念、谈工作、谈学习,久而久之,校园学术风气就会带动起来,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也会逐渐形成。
“景观文化”是师生每天要接触和感受的最直观的文化。景观文化建设要体现“精神文化”的内涵,要满足广大师生的生活和审美的需要,要考虑到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启迪和行为导引的作用。要十分重视公寓文化的建设,让师生员工在学院感到宁静而温馨,有家的感觉,同时又处在催人奋进的氛围中,受到鞭策和鼓舞。
“艺术文化”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参与积极性高。学院要面向广大师生,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艺术表演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欣赏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水平。高水平的院校应该有高水平的艺术团。学院一定要把艺术团建设好,在适当时候出访海外友好学校,对外展示城市学院形象。
“管理文化”指的是学院的管理理念、办事规程、办公设施布局和结构等。学院每个部门都要有自己的工作理念,明确“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观念。办事规则和程序要为师生着想,让人感到方便。办公场所的内部设计涉及行为科学,要注意把功能与行为结合起来。力求管理的优质、规范、高效。
要统筹设计,逐步到位,力求“小投入,大改观”
城市学院的校园文化设施如何建?胡书记指出:要体现“统筹设计、逐步到位”的原则,采取“由大到小”设计, “由易到难” 实施的方法。
目前学院大的建设项目基本完成,校园格局已基本形成,硬件已经确定,在着手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时要进行“概念性设计”,即根据现有教学、行政、娱乐、健身、居住等设施进行功能区分和布局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策划。如文科楼和理科楼的功能不同,周边的文化景点要有各自的内涵和形象特点,避免雷同。在具体操作上,容易做的事和易出成效的事先做。如北校区“亲水广场”,目前给人的感觉是既不“亲水”,也不安全,应考虑改造。又如理工楼架空层下面的平地见不到阳光,种植草坪并不科学,不如铺设木板,改造成学生休闲活动的场所。环境建设往往可以“小投入,大改观”,如“楼名”“路名”征集、理工楼阅报栏的设计等,还有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小景点,只要构思精巧,稍作改造,不需要多大成本,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胡书记指出,城市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在运作手法上,一要“主次分明”。北校区广场是重点。北校区是今后学院对外展示形象的主要窗口,文科楼和理科楼的环境要做很好的设计,使她与图书馆形成“一主两翼”的态势。湖州街大门的景观都是设计的重点。
二要“特色鲜明”。城市学院的校园环境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即“浙大特色、城院风格”。可以列出一些项目来,让学生来参与设计,给设计者以灵感。
三是要“大气精致”。在做环境设计时,要体现“大处大气,小处精致”的思想。如南北校区的基础有不同的风格,是否考虑按南区“中式”“精致”,北区“西式”“大气”来建设。
四是要“人地和谐”。文化是人地相融的结果。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化“导引观念、规范行为”的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策划要有新意,推动要有力度,把规划落到实处
城市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怎么做?胡书记提出“策划要有新意,推动要有力度”,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教育与建设相结合“。
他说,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院各单位和部门的积极参与,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新时期学院建设与发展大讨论的重要配套工作来做。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动员全院师生员工关心学院发展,通过讨论会、辩论会、征文比赛等形式,让大家来讨论“浙大求是文化”和“城院创新文化”。各分院、直属系,学生社团都要积极发动、积极参与,从各自的角度提出文化设施建设的设计思路。他要求,本次会议之后,要在全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让人人都来关注和关心校园文化建设,并积极出谋献策。各有关部门要集思广益,择优制订规划和实施方案。学院将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胡书记提出,为保证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形成长效机制,学院将组建成立由学院领导、工程师、设计师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指导和规划。
张新跃副书记在做总结发言时,要求参加会议的各单位和部门,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发动师生特别是学生积极参与,并组织力量拟定实施方案。制订方案主要是搞策划、出题目、提要求。具体分工是:宣传办、学工委负责“精神文化”;教务部、学工委、组织部负责“学术文化”;宣传办、传媒学院、总务部、基建部负责“景观文化”;学工委、传媒学院、教务部负责“艺术文化”;党政办负责 “管理文化”。
据了解,本次会议以后,学院还将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设想、完善规划方案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