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后,即面临着如何认识大学和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问题。学生能否尽快实现从中学被动式的学习向大学自主性的学习转变,迅速地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氛围,缩短转型期,对今后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近日以《大学生活导航系列讲座》为载体,将集中开展为期2个月的2005级新生入学教育,并对各分院(直属系)、各有关部门如何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意见说,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是一个人确定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黄金时期。大学新生正处在青少年到成年的转型时期和从中学到大学的跨越期,学习、生活、环境和心理的变动较大。针对新生的特点,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和实现人生发展阶段的转换,确立新的人生奋斗目标,帮助他们科学规划大学生涯,充分利用大学良好的学习条件,成长为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既是学院“上水平、创特色,创建名牌教学型大学”的要求,也是体现高水平独立学院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意见指出,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接受大学教育的第一课,起着成才发展的“导航”作用,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源头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各分院(直属系)、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新生教育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将此项工作列为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在新生报到后一段时间内统筹考虑,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各方协同,落实措施,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引导他们掌握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和心理调适,尽快确立新的目标,传承和弘扬“求是精神”,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意见提出,各分院(直属系)、各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新生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开展理想信念、人生观和“求是”精神教育;要加强学风建设和养成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多维性和创新性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强化服务意识,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
对于新生教育的工作方式方法,意见提出,学院除举办《大学生活导航系列讲座》等各类讲座等以外,还将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通过选派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新生班指导、班主任助理等,帮助新生团支部、班委组织开展班团活动,促进新生班级成员之间尽快熟悉,形成班级集体意识,增强新生的归属感。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学校、社会、家庭联动协同教育的格局,提高教育实效。
据了解,为加强对新生教育工作的领导,学院成立以党委书记胡礼祥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新跃,副院长庄华洁为副组长,党政办、学工委、教务部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筹划全院新生教育各个环节的工作。新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工委。
(欣闻)
附件:《大学生活导航系列讲座》题目及主讲人
1.论成才(主讲:潘云鹤)
2.先行者的故事(主讲:鲁世杰)
3.学分制与自主性学习适应(主讲:周金其)
4.大学教育理念与学生发展(主讲:胡礼祥)
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发展指导(主讲:刘玉勇)
6.学生安全与法制教育(主讲:张�)
7.图书馆与校园网络的使用(主讲:黄文林)
8.专业发展方向与学习特点(主讲: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