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立学院2005年峰会暨协作会”6月19日在江苏无锡开幕。全国近200所独立学院负责人汇聚太湖之滨,交流办学经验,探讨独立学院改革与发展大计。会议围绕“如何构建质量保证体系”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进行研讨。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应邀出席开幕式。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向会议发来了贺信,教育部评估中心主任刘凤泰到会祝贺。中国高教学会秘书长张晋峰应邀出席。江苏省及无锡市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会议由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筹委会主办、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承办。与会代表根据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积极支持、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工作精神,对如何推进独立学院教学改革、加强办学特色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等问题进行了集中研讨。本次会议是在2004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独立学院峰会基础上举办的第二届独立学院全国会议。
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利用本校教育资源并吸收社会资金举办的一种国有民办本科教育机构。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召开以后,独立学院这种新型的办学形式首先在江浙地区崛起。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独立学院在全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经教育部确认的独立学院有296所,在校生近70万。其中,还涌现了许多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那样的“千亩校园、万名学生”规模的高校。据了解,浙大城市学院办学近六年,生源质量连年提高,2004年录取的二本线考生文理平均达70%,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3.6%,许多重要指标在省内高校中处于前列,学院在培养高质应用人才方面树立了品牌。
教育部有关专家表示,按照民办机制运作的独立学院,利用普通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办学,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满足广大青年学生接受优质本科教育的愿望和需求,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制度创新,试办独立学院工作一直得到教育部的高度关注。2003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2003年6月,召开了全国试办独立学院工作视频会议;2003年下半年开始,对各地批准试办的独立学院进行检查清理和重新报批;2005年1月对独立学院进行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2005年3月,又召开进一步做好独立学院试办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教育部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支持,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十二字方针,使独立学院的健康持久发展有了可靠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近年来,独立学院在快速发展同时,也遇到了种种困难和问题,如在办学主体和投资渠道呈现多样化的情况下,如何规范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等。专家指出,独立学院要实现健康持久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在准确定位和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教育评估中心主任刘凤泰认为,独立学院应该与母体学校错位发展,人才培养定位应当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的实用人才”。中国高教学会秘书长张晋峰则认为,独立学院要树立特色和市场导向意识,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而不能盲目照搬母体教学体系和方法,去培养学术型人才,失去自己原有的特色。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没有特色就没有水平,也就谈不上质量。此外,在人才引进上要破除“攀高”的传统观念。事实上,传统学术型的“教授、副教授”对培养应用人才并不合适。“在独立学院,高级技师可能比院士更有用”,他说。
为建立全国独立学院长期稳定的的交流合作机制,本届峰会组建成立了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等首届16家理事单位组成的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