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温州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湘浙为组长的省教育厅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专家组一行5人,16日来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对学院的就业工作进行检查评估。专家们听取汇报、参观校园、考察设施,并与部分老师和学生座谈。专家组考察后认为,城市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既务实又创新,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就业工作理念和做法,走在了全省高校的前列,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浙大城市学院院长鲁世杰,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邹晓东,副院长庄华洁、张新跃,副书记楼益松出席评估汇报会。学院就业领导小组成员,党政办、人事部、教务部、计财部及各分院负责人参加汇报会。
邹晓东代表城市学院致欢迎词,鲁世杰介绍了城市学院办学情况及就业工作思路。楼益松则就城市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条件、内容和取得的成绩,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汇报。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像城市学院这样办学历史短、毕业生就业资源相对短缺的民办本科院校,就业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学院确立了“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就业工作理念,并从组织上加以保证。2001年,城市学院成立了院长挂帅的“2003(就业)工程领导小组”, 2003年成立了学院、分院(直属系)两级就业工作机构,全院各单位和部门,所有管理人员和教师甚至于家长,人人都来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了“上下互动、专兼结合、内外并举”的就业工作体系。
为提高就业工作水平,学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院先后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省内外高校考察学习,与香港城市大学等境外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邀请香港城市大学、美国纽约城市学院专家,对学院就业工作人员进行观念的传授和技能培训。省教育厅、市人事局的专家,也应邀亲临城市学院指导。
学院根据毕业生就业志愿与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对低年级在校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应届毕业生分别予以考研、出国、考公务员、择业等分项指导。2001年,在省内高校首开《职业生涯规划》公选课。2005年在外语学院试行“职业生涯设计”项目,开设“啄木鸟课堂”,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职业规划培训,学生反映热烈,效果显著。
学院每年邀请企业家来学院做报告,谈人生、话就业。知名浙商汪立成、楼忠福等先后与学生面对面交流。2004年末,与《浙商》杂志、《钱江晚报》合作举行“直通CEO-就业铿锵行”活动,邀请网新、新中大、万事利等5家著名企业的老总与毕业生直面沟通,消息见报后在全省高校当中引起轰动,不少外地毕业生也赶来交流。
“抓就业,促改革”,学院希望通过就业市场的变化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进而提升就业水平。学院根据市场需求,相继推出了本科教育特色班,如开设“穆青新闻班”,培养复合型的新闻人才;开设“创业人才孵化班”,为民企培养第二代“知识和能力型业主”;开设“网新计算机软件班”,为企业度身订制实用人才。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城市学院学生参加了市西博办、市工商管理局等部门安排的毕业实习,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结合的良好效果。目前,城市学院已有11名优秀毕业生被西博办聘用,成为杭州会展业的生力军。
2003年以来学院每年都举办一次以上大型招聘会。2004年12月成功举办了“浙江省2005届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月――人文社科艺术类专场招聘会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05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小型招聘会是大型招聘会的有益补充,先后已有香港亚非集团、华隆电子等几十家单位到城市学院来举办专场招聘会。城市学院毕业生良好的素质和学院高水平的就业工作,在用人单位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得当、保障有力,5年来城市学院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两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0%。2004年毕业生1341人,总就业人数为1256人,总就业率达到93.66%。其中签约1140人,考取研究生35人,出国留学31人,签约率为89.93%。就业率与签约率均高于全省本科生平均水平。据调查,学生对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超过了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