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是温暖的三月,却由一场突如其来的冷风拉开了帷幕,不过这份寒冷很快被“学雷锋”活动带来的暖流一扫而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各院系的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努力来纪念3月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别样的热情和勃勃的生机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爱心随车行
3月5日,传媒学院学生会联合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爱心随车行----清洗Y8公交站牌”活动。
志愿者的装备很简单:一块布,一瓶掺了洗洁精的“洗洁水”,一把小刀,一叠报纸再加一把刷子。早上8:30,活动正式启动,Y8公交车载着志愿者奔赴各自的目的地,2人一组,每组负责两个站的清洗工作。
8:50,记者随同其中一组到董家新村站下了车。一位志愿者忙着向候车的路人分发学雷锋倡议书;另一位动手开始清洗站牌。在分发传单的过程中,志愿者还为问路的行人指引方向。有大爷询问马塍路口的方向,一位大妈不知道去吴山广场该坐哪路车,他们都一一作了解答,迎来路人赞许的目光。他们都表示这个活动相当不错,看到了城市学院学生的风貌,希望同学们能一直坚持下去。
随后记者来到延安新村站。志愿者正在清洗被称为“城市牛皮?`”的广告。其中一位同学向记者倒出了苦水。原来,在武林门站,她一下子发出了三分之二的传单,路人都热情的配合他们的工作。然而,在最繁华的延安路,遭遇到的却是拒绝接受传单,或是看也不看就扔掉了。不解,冷漠甚至嘲弄,无疑是对火热激情的严重打击。记者不由想起昨日采访的一位姓俞的同学,她是负责在校内分发传单的。俞同学告诉记者,发过传单才知道接传单是对人的基本尊重。她表示,今后不会再拒绝别人的传单。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在这人情日益淡漠的都市里播下雷锋精神的种子。
当记者问及此次活动的感受时,大家表示:“一段短暂的路程,传递了我们无限的爱心。本次的活动让我们体验到了为人民服务的乐趣。”“虽然我们的奉献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每个人都是以一颗热情洋溢的心去坦诚对待,用真心去换取别人的愉悦,物有所值啊。”
雷锋精神永存心头,周周上门义务家教
3月5日早上八点,外语学院的义务家教志愿者们照例在北校门集合,目的地依旧是蚕花园社区。气温只有零下三度,但大家没有抱怨在寒冷的周末早起,脸上一直带着灿烂的微笑。
章央同学扛着外语分院志愿者大红旗,率领大家来到了蚕花园社区的一个会议厅―也是他们的辅导室。早就有学生在此恭候他们的到来。学生中最小的才四年级,最大的已经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年龄不同,但好学之心是同样的。
由于每个学生的英语掌握程度不同,志愿者采取了一对一甚至是二对一的教学方式。小老师们特别有经验,对于那些小学生,他们充分从小孩子的兴趣出发,因势利导。一个小男孩特别喜欢生物、战斗机什么的,晏飞和何昊同学教他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英语单词;有个叫朱婉媚的小女孩,作文写得特别好,在网上登了不少文章,据称还是某论坛网上作业的小斑竹。段依琳和李小君同学就提出要看看她的作品,提高了她的自信度,紧接着她们俩对她采取网上英语教学的方法。还有一位朱阿姨,虽说已四五十岁,但她学习英语的热情特别高。记者翻了她那本厚厚的文件夹,每一张纸上都是英标和英语单词的摘抄,一眼望过去,蓝蓝红红黑黑,非常工整。孙莉丽同学也非常耐心地辅导着这位上了年纪的学生,帮助她纠正读音,教她简单的语法知识。
时间在学习中飞快流逝,临走时,朱婉媚小朋友不忘用英语道别:“Goodbye! See you tomorrow!”社区阿姨特地去附近的知味观买了食品犒劳大家。恰巧又遇上一位居民,她饶有兴趣地向志愿者了解了情况,表示下次叫女儿也来。
今天,我是小老师
“老师好!”“老师,你上学期教我的那首歌我现在还会唱呢!”“老师,老师,我们今天学些什么啊?”伴随着这些稚嫩的声音,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组织辅导拱宸桥小学学生英语的活动,也迎来了第三个学期。
小老师对这项工作非常认真,在辅导之前,特地去听了拱宸桥小学的英语课,希望可以摸索出一点经验,可是当自己走上讲台的时候,他们发现现实和理想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3、4年级的学生很淘气,上课的时候总是想着下课,脑子里总是有太多的“为什么”;而学校老师们对5、6年级的学生充满了期待,希望部分人可以通过杭州外国语学校的考试,要求就特别高;平时,星期五总是可以提前放学,而设了这个活动后,学生的放学时间就被推迟了,从而遭到了部分家长的不理解。
但种种困难并没有阻挡同学们把活动越办越好的信念:低年级的学生很淘气,他们就设法在课堂上穿插英语小游戏和一些英语儿歌,适当增加下课的次数;高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很强,他们就尽自己所能,联系英语单词和句子的背景来教给他们。看着自己的孩子对英语学习渐渐充满了兴趣,家长们的不满也逐日消除。
到现在,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了。虽然每个星期五的下午都必须留出实践活动的时间,但是同学们没有抱怨过,他们从中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校塑造了良好的形象,这是一分难得的收获。
还你明亮的“眼睛”
“宣传栏是学校的宣传窗口,是学院的眼睛,维持整洁更有利于其作用的发挥,所以我们选择清理宣传阵地的方式来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由于经过了一个寒假,学院的宣传窗堆积了不少灰尘,水渍和尘土使玻璃变得模糊,给同学们带来了不便,信电学院团学联的全体干事和学生干部主动承担起了清扫的任务。
“手好冷,风好大!”一阵风吹来,常常让人睁不开眼睛;稍不留神,衣服上便是黑乎乎的一片,但是男生女生哪里顾得上这些,挽起袖子,说干就干。手麻了,只是在一边忙里偷闲地搓搓手,累了便靠着小树稍稍歇一歇,人人都干劲十足,寒风、尘土抑或是疲惫,似乎一切都在这份热情中被忘却了。
在师生们的努力下,玻璃变得清晰,柱子变得干净,拭去了尘土,宣传窗很快变得焕然一新,一张张染了尘土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看着自己的成果,刚才还满脸严肃认真的志愿者们很快恢复了活力,开始七嘴八舌起来:“这点脏算什么,凭我的实力,一会儿就结束了!” “刚才倒是不觉得,现在才发现,今天其实挺冷的。”“嘿嘿,我可是新时代的雷锋!”
说起组织这次活动的原因,负责老师说:“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实践关注社会,力所能及地为身边的人做小小的贡献,是非常有意义的。”
“雷锋”走进“星光老年之家”
沿着雷锋的足迹,秉承着雷锋的精神,学院团委联合法学会在3月6日走进了位于杭州小河街道塘河社区的"星光老年之家"。
老年之家的负责人热情地招待了志愿者。志愿者在其引导下,一个房间一个房间派发"法律援助"手册。一位老奶奶接到手册后,就立即戴上了老花眼镜,开始专注地阅读;有些老人向同学请教一些法律问题;还有的老人,和同学们聊起了家常,脸上满是幸福的微笑。
过了一会儿,只见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拎着水果,拿着鲜花,来到了这里。他们很热情地给老人们送礼物,表演节目。志愿者也不由地被感染了,加入到他们的表演中。看着老人们的笑容,听着老人们跟着节奏的哼唱,大家由衷地体验到他们有多需要社会的关怀和精神的慰籍,心底都暗暗下了决心:在以后的日子里,要竭尽所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快乐。
宣传、咨询,给你一分健康
三月,城市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一行二十多人,冒着春寒,来到拱北小区的杭州电车总公司一车队151路线总站。
一到目的地,同学们便忙碌起来,有的将准备好的宣传画一字摆开,向前来乘车的小区居民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有的将班车时刻表送到来往乘客手中;女生们忙着搭起咨询台,为乘客测量血压,进行健康知识的咨询。
一位刚刚测量好血压的居民对记者说,这样的活动给等车的人带来了方便,可以在等车之余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还能够增加不少健康知识,真的希望经常有这样的活动开展。
分院负责老师向记者介绍到,分院建立以来,每年的3月5日都会开展类似活动,利用专业优势,向大家宣传和普及健康知识,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些便利;同时,也可以加强同学们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在实践中与社会做近距离的接触。
三年来,他们风雨无阻
3月5日,工程学院爱心教育援助基地的五位志愿者匆匆踏上清晨七点的公交车,赶往设在瓶窑的杭州市儿童福利院。
协会建立于2001年11月份,每周的周六和周日,都会派出志愿者到福利院为孩子辅导功课和照顾日常生活;每个学期都会举办两次大型的外出活动或参观实习活动。协会秉承“培养他人,教育自己”的宗旨,克服种种困难,一直坚持到现在,三年来,他们风雨无阻。
五位志愿者已经来过福利院多次,对这儿的环境非常熟悉,一到就忙开了。其中三位女生俏皮地声称自己是来自“天使系”的,她们熟练地给婴儿喂奶粉、换尿布,帮工作人员晒被子、扫地、拖地,一刻不曾停留。两个男生则和大孩子们打成一片,天南海北地聊天,疯狂地打篮球,肆意地玩耍。一天下来,志愿者把疲惫留给了自己,把快乐留给了孤儿。
3月6日,这个星期天风和日丽,很多人会选择出去游玩。但是爱心基地的志愿者们却又开始了他们新的任务----前往孤儿的寄养家庭进行辅导。
被寄养的孩子一个叫阮成,另一个叫江建。抚养这两名孤儿的是一对普通夫妇,记者从他们口中得知,十八岁的阮成和江建现在是大关中学初三的学生,成绩都很优异,江建的物理学习特别棒。被孩子们称呼为“阿爹”的徐叔叔说:“这两个孩子好学、勤奋、有上进心。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他对志愿者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两个孩子的成绩经辅导后进步显著,像江建已从原来的200多名上升到150名。
协会会长徐剑诚恳地向记者表示:“协会创办到现在,得到了学校的多方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让志愿者工作走得更远!”
在城院学生的眼里,3月5日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因为他们知道实践真善美是当代大学生的职责,在过去的昨天还是之后的将来,他们都会一如既往地实践着。
(学生记者 汪恩民 程斐 彭博祥 孙璀 严闽杭 周捷 孙佳慧 沈敏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