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综合时讯

General News
杭港两“城大” 较量“挑战杯”
发布时间:2005-03-04 信息来源:浙江在线-锋线教育


两校学生竞相抽签上场参加比赛

成功有很多因素,我们只是扼住了胜利的咽喉! ――金妙云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胜利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王伟晓
最普通的往往是最真实的。 ――李凯
感谢我们的团队!在21世纪,能最终取得成功的一定是一个团队,决不是个人!――陈玮婷

Gods Knows dreams are hard to follow, never tear them up, there will be tomorrow in time you will find the way. ――朱山舢

It is really a valuable and lovely experience for participating in the Challenge Cup. I would like to say millions thanks to everyone of you, the efforts and the time we have put have become a "Beautiful Rose" which awarded by Professor Ian Holliday. Though the students from Hangzhou are living far away, we should bare in mind that "Tian Xia Wu Bu San De Yan Xi", "You Yuan Qian Li Yi Xian Qian". We should maintain our contact in the rest of our future. Hope we would gather again at some where over the world in the near future!

――香港同学:Tom,Vicky,�?明, 成思雅,梁菁婷

仅以此文献给Challenge Cup,献给这次香港之行,献给所有为之付出的老师与同学。大家都是这次访问的成功者,而捧杯的我们只是其中幸运儿。我们愿把我们的喜悦与收获与大家一同分享!

――――――――――――――――――――――――――――――――――――――

2005年2月26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是我们这次香港之行的最后一天,也是这次与香港城市大学人文学院交流要出成果的一天。四个讨论小组将分别以十五分钟的Presentation,展示各自交流课题的最后成果,其中最优秀的一组将捧得Challenge Cup。

与其他小组一样,我们的小组由十位成员组成,其中五位是由组长Tom带领的香港城大人文学院的同学,另五位就是来自浙大城市学院的我们了。

我们组的议题是“不同社会体制之下的青年的价值取向(Different Philosophies of Youth under different Social Systems)”。议题与另一个小组的相同,但经过25日整整一天的讨论与策划,我们别出心裁的选择了由两地学生互相介绍的方式,也就是Tom作为香港青年从他们的角度介绍大陆青年的价值取向,我作为大陆青年从我们的立场出发,介绍香港青年的价值取向。我们挑选了几个极有挑战性的论点作为我们的突破口,比如香港青年与大陆青年对待台湾问题的不同观点、对“性”的不同立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预期的“出彩点”。最后再由金妙云做总结,同时做一个对包括大陆及港澳台在内的全体中国青年价值取向的展望,这也是我们计划中的秘密武器。

我们组的运气很好,Tom抽得了上上签,排在第三个出场。 “我们一定会赢!我们最棒!”“Yeah,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组里的每个成员都显得信心十足,一个劲地给组员们鼓劲。

细心的Tom在报告前为每个评委老师都准备了一份我们报告的Power Point提纲,这也是我们的独创。

作为我们组的报告人,Tom, 金妙云和我都做好了精心的准备,我们决心以精彩的内容与新颖的形式,一举夺得奖杯。

前两个组的Presentation都做得非常出色,接下来就看我们的了。

“加油!别紧张,我们是最好的!”

“讲得快些,千万不要超时!”Tom提醒我道,“超时就麻烦了。”

“我们会在下面帮你们看时间的,会提醒你们,你们放心讲吧!”

“恩,明白!”

Tom,妙云和我相视一笑并肩走上演讲台,组里每一个成员将最信任的目光投向我们。

我们组十个成员对获得胜利有着超凡的信心,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我们都有着最充分的准备。准备是早在来香港前近两个月就开始的,我们学校的五位同学,从拿到议题,确定分组的那一天起,便投入了无限的热情。那时正值期末考试期间,大家忙于复习,但大家还是抽出宝贵的复习时间,几次碰头讨论,出提纲,写稿子。

香港的五位同学是在一个月前拿到分组与议题的,他们的反应速度很快,马上开始跟我们联系。起初是组里的香港同学Vicky给我们发来他们的讨论提纲。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不断通过msn开始讨论。

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组是最早与香港同学接上头的。尤其令我们感动的还是他们的组长Tom。在我们即将赴港的前,他打了好多电话到我家,又是提醒我们香港降温了,要多穿些衣服过去,又是提醒我们报告那天要穿正装。他怕我们的男生没有领带,还专门在我们出发前那天打来电话,说帮我们借。除此之外他还一个劲的问我们,到香港有什么安排?要买什么东西?喜欢吃什么?想去哪里玩?还嘱咐我们一到香港就与他联系,他和其他四位香港同学要请我们吃饭,并带我们先去参观他们的校园。他们严谨的做事态度,幽默的口吻,与他的一口并不流利的普通话一道,在临行前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夸张的说,我们是这次赴港团里最早与香港组员见面的一组,也是唯一在学校安排之前就参观过城市大学的一组。这一也要归功于香港的组员。我们到达香港的第二天晚上,在我们的第一个自由活动时间里,我们十个人就在香港城市大学的西餐厅聚餐了。我们大家都觉得一见如故,真是相见恨晚!我们天南地北无所不聊,这时美食真的已不那么重要。饭后,他们带我们逛了他们的校园,还找了一间教室,展开愉快的讨论。这足足比学校安排的时间早了三天!接下来的三天,Tom一有空就跑来宾馆陪我们,每一次见面与交谈都增进了我们的互相了解,思想撞击的火花在燃烧,这也正是我们组在25日正式讨论时,能那么早进入状态,并能那么顺利的得出成果的原因所在。

在最后的Presentation上,大家都说我们表现得很是镇定,很自信。但我们深知,我们的自信与镇定是由内而外的,在我们三位演讲者的身后,是组里十位成员的齐心协力的巨大努力!要知道,我们的Presentation是在报告的前一天,也就是25号的晚上,大家忙碌了一个通宵完成的力作。

由于每个组的报告时间只有15分钟,我们的内容稍稍多了些,差点超了时。好在台下的组员提醒,Tom及时果断地打住了。我们不得不忍痛割爱,我们关于性的讨论没展开讲,更可惜的是金妙云精心准备的展望篇章――我们的杀手锏��也没有与大家见面。

做完Presentation,回答了场下同学的问题,我们心情并不轻松。回到组中,大家都给与我们鼓励。“不错,比前两组要好!”“挺好的!”大家如此宽慰我们。

听完第四组的Presentation,我们开始对捧杯没有太大奢望了,因为他们有非常好看的PPT,他们的演讲人中一个被称为“神仙姐姐”的香港女生无论从体态还是语气都表现得非常从容自信。看来冠军是他们的了。我们组的成员开始互相安慰道:“其实拿不拿奖杯都无所谓,关键是我们都尽力了!”看得出来,他们是怕我们三个过分自责,才这么劝我们。

说实话,我们三个都觉得自己没发挥好,尤其是Tom对自己的要求特高,他总觉得自己在上面太紧张,没能说好,影响了整体的得分。

到了香港城市大学人文学院院长Winnie Kei宣布比赛的最终结果的时候了。场内出奇的安静!

“The Challenge Cup goes to Team 3! Team 3, come on! You got the first one.”

我们十个都惊呆了。我们赢了?是我们吗?真的吗?

“Come on, Team 3! Yes, Tom! Your team! The Challenge Cup is yours!”

全场的目光都投向了坐在后排的我们组身上。

Yeah!果然是我们! Yeah! 我们赢了!我们成功了!

手捧沉甸甸,金灿灿的Challenge Cup,每个成员疲惫的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一切是喜出望外,更是意料之中!这几天的朝夕相处,将成为我们一生中最难以磨灭的珍贵回忆。

感谢我们的团队!感谢香港同学:Tom,Vicky,�?明, 成思雅,梁菁婷!感谢香港城市大学人文学院和城市学院给我们这个机会!感谢所有为之付出的老师与同学!

(朱山舢)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