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综合时讯

General News
积极防御禽流感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发布时间:2004-02-12 信息来源:城院宣传办
城市学院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全校师生员工积极行动起来,预防禽流感,保障人员安全,维护校园稳定。

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人、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国内外已发生多起禽流感疫情,考虑到正值学生开学期间,为维护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城市学院要求各部门和单位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措施,抵御高致病性禽流感对师生的危害。

学院将利用广播、横幅、宣传画等途径,宣传禽流感的有关常识,消除恐慌情绪。师生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接触活的鸡、鸭、鹅等家禽及鸟类,远离家禽的分泌物;避免去疫区旅游。

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的管理,要求保持办公楼、教室、实验室等室内的空气流通,经常清洗地垫和空调隔尘网,定期用消毒液浸泡卫生洁具。同时,着重做好饮食管理工作,切实把好采购关和加工关。要求经营单位不得购买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及禽肉,不得购买鲜活畜禽;加强食堂服务人员等的禽流感知识培训,要求在烹饪家禽及禽类制品时,必须清洗干净、彻底煮熟。校医务室提醒各位师生员工,如出现发热、流涕、咳嗽、肌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诊,及时治疗。(简兮)

附件1: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和主要症状

禽流感通俗地说,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其传染源主要是鸡、鸭,人类在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都会受到感染。此外,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

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他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良好,病程短,恢复快,且不留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附件2:杀灭禽流感病毒的有效途径

1、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当流感病毒被加热到56℃并持续30分钟,或者被加热到60℃并持续10分钟时就会丧失活性,如果被加热到65至70℃时只要几分钟时间即丧失活性。但是,流感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2、紫外线也是流感病毒的“克星”,用紫外线直射病毒可以依次破坏其感染力、血凝素活性和神经氨酸酶活性。流感病毒直射在阳光下40至48小时即可失去活性,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流感病毒,可以迅速破坏其感染性。

3、另外,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也很敏感。常用消毒药如福尔马林、氧化剂、稀酸、去氧胆酸钠、羟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铵离子、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剂)、重金属离子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