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综合时讯

General News
一封来自浙江淳安山区村民的表扬信
发布时间:2003-10-31 信息来源:城院宣传办
10月26日,浙大城市学院院长收到了一封来自浙江省淳安县屏门乡屏前村村民的表扬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浙大城院领导:
你们好!提笔首先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年7月24、25日两天,贵院新闻系的许欣儿、包晔、谢姬、王霞4位同学,冒着酷暑到我们村为我们拍新发现的瀑布群。他们四人不怕山高路险,不管环境和条件艰苦,住三天拍两天,而且拍出的片子质量又好,浙江台、上海台、杭州台均播放了他们拍的瀑布群。贵院这种学习与实践相结结合的方式真是太好了,贵院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定当前途无量!为此,我代表全村390余村民向贵院领导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欢迎贵院的学生再次到我们村,拍出的片子送中央台!我们村民建议:(其中有位村民75岁,曾当过6年国民党兵,打过日本鬼子)应该给许欣儿等4位同学以表彰!我们全村村民感谢贵院领导并为他们请功!
祝贵院 更上一层楼

淳安县屏门乡屏前村村民
2003年10月19日



这封表扬信的由来,还得从城市学院新闻系广电专业的中期实习说起。

今年,城市学院学院新闻系广电专业首次安排校外实习。 为避免传统实习缺乏独立性的弊端,新闻系作了一次全新的尝试:第一次安排学生到县级电视台实习,第一次由实习生自带摄像机到电视台实习,第一次由学生独立完成专题片的摄制任务。淳安实习小组就是这次唯一被安排到县级电视台的实习小组。

淳安实习小组有许欣儿、王霞、谢姬和包晔四名同学。据带队老师王玉生介绍,原先报名参加这个小组的同学很多,系里衡量斟酌了很久,最后择优挑选了这四位同学。其中,许欣儿是中共党员,在学院负责多项工作,组织和协调的能力较强;王霞和谢姬文笔过硬,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包晔则是班里摄像技术相当娴熟的同学。虽然四人都是新闻系的佼佼者,然而他们是否能胜任这次特殊的实习任务,带队老师心中起先还是有些顾虑。

四位同学在得知实习地点在淳安县级台时,都做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而事实上,当地情况要比想象的要好。“我们被安排在那里最好的一家酒楼的最烂的房间里。”事后,实习小组组长许欣儿笑着对记者说。到了台里,许欣儿和王霞被分在专题组,包晔和谢姬进了新闻组,两个星期轮换一次。短短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他们感觉过得很充实。王霞在实习总结中写到,“中午也是匆匆吃完饭,没有片刻休息就赶赴下一个拍摄点。……一天下来,我的脸、手臂还是晒掉了一层皮,火辣辣地痛,浑身又累又臭。可那些老记者显然对这些已经习以为常了,第二天为了拍日出,凌晨三点就又整装出发了。”

让他们感触最深的是到屏前村拍摄瀑布群的经历。那是一个相当闭塞的小山村,村民去县城要走很久,才能坐上车,花一天时间也不一定能打一个来回。他们是坐着台里的车进去的。然后就是为拍摄瀑布而开始爬山。第一天上去时,他们四个加一个台里的老师五个人,却有七个村民为他们带路。刚开始走的是村民在山上开的梯田,路有一米宽左右,比较轻松。可很快,路就变得又湿又滑,两个女生一连摔了好几跤,全身都湿透了。有的地方甚至没有了路,全靠村民在前面为他们开路。为拍到更好的画面,他们沿着瀑布往上爬,山路水路混着着走,有时地势实在太陡,只能让村民拉着上去。王霞在爬一块大石头时突然双脚悬空,幸好有村民在两边拉住她。这惊险的一幕也被拍了下来。

最让同学感动的莫过于村民的淳朴了。第一天上山时,村民带了当地的特产苞谷饼当干粮,所谓苞谷饼,就是把玉米磨成粉、烙成饼,然后在里面放上肉或菜,裹着吃。当时,他们又累又热,没吃多少,村民以为他们吃不惯。第二天就叫人背了高压锅和米先上山,在他们到达之前做好了午饭,于是那天中午他们喝上了香喷喷的粥。

完成拍摄任务后的那天晚上,村民们聚在全村最大的一台电视机前,有说有笑地观看他们两天里拍摄的乡村风光。而同学们因为太累,早早地就进入了梦乡。

实习结束返回学院后,谢姬同学写了一份充满感情的实习报告。她在报告中写到:“短短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就这样很快地过去了,但是它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几个专题、几条新闻的炫耀;而是作为一名未来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精神状态。我想这对于我们今后不管是不是从事新闻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段时光将会成为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


(记者 毛帅)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