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博士后傅杨在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题为“Language proficiency modulates L2 orthographic learning mechanism: 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in overt naming”的研究论文。外国语学院教授王慧莉为博士后合作导师、论文通讯作者。
该研究旨在探讨双语者在第二语言(L2)中快速建立新词形式记忆痕迹的能力,以L2语言能力为变量。研究团队招募了一组汉英双语者,其英语水平各异,然后让他们进行朗读任务,任务包括16个伪词和16个英语单词,这些词在六次训练中被反复呈现。研究团队收集了行为数据和神经生理数据,并测量了在重复过程中词长效应的变化,作为从次字词汇参与到词汇参与的指标。研究结果显示,较高的L2语言能力与新词上的词长效应降低相关,表现在命名反应时延和早期N1和P200脑反应上。相反,较低水平的学习者似乎参与了更为复杂的字母到音素解码过程,对字母序列的注意力分配较高,并在训练过程中更多地使用亚词汇处理。研究结果突显了在非字母文字的人群中,为了有效学习L2,需要着手处理特定的字形到音形技能。
据悉,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是二语习得领域权威期刊,在语言学一区排名11/287。

西班牙Instituto Universitario de Neurociencia (IUNE) 实验室研究员,意大利Centro studi e ricerche in Neuroscienze Cognitive (CsrNC) 实验室兼职研究员,参与西班牙科技部创新项目一项。西班牙“Ayudas Margarita Salas Para La Formación de Jóvenes Doctores”国家青年学者。先后在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Bilingualis: Language and Cognition,Language and Speech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二语习得等研究。

浙大城市学院钱塘学者,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理事;SSCI国际期刊审稿人;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中美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美国迈阿密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次,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作为第一申报人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辽宁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第一主编教材《MBA英语综合教程》获辽宁省优秀教材。作为参加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结题“优秀”并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选介汇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各1项,在SSCI/SCI、CSSCI/CSCD、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30余部。研究方向:心理语言学,认知神经语言学,教育语言学。
转自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