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国际文化旅游学院的科研人分秒必争,砥砺前行,不懈的努力结出了硕果。学院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11篇,其中顶刊3篇,优秀期刊3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

邱汉琴教授在旅游管理学科顶级期刊《Tourism Management》、优秀期刊《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和《Journal of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ing》以及《光明日报》上共发表论文4篇。其中,邱教授任通讯作者的研究成果《Salient health goal, salient restoration? A transformative model of wellness tourism》在旅游管理学科优秀期刊《Journal of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ing》上发表。
论文以目标系统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为基础,探讨康养旅游者如何在康养旅游目的地获得修复的过程。通过对在中国都江堰收集的390份现场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康养目标显著影响了感知目的地恢复质量和游客参与度。此外,感知目的地的恢复质量对游客参与度有积极影响,这两种结构共同对恢复感知产生积极影响。



吕佳颖教授在旅游管理学科顶级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优秀期刊《Leisure Studies》上共发表论文2篇,并出版学术专著1部。
其中,吕佳颖教授任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Ageing in the context of accompanying migration: A leisure stress coping perspective》在旅游管理学优秀期刊《Leisure Studies》上发表。该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以隔代照料为目的的随迁老人,基于休闲压力应对模型,探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随迁老人的休闲压力调适机制。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42位随迁老人的深度访谈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随迁老人面临三个方面的压力困境,分别是适应压力、义务压力和角色压力。在休闲调适信念的影响下,他们对这三个方面采取的调适策略包括寻求支持、转移焦点和自我调整,并通过运动、社交和旅游等休闲活动的参与实现对这一压力调适过程。

吕佳颖教授作为通讯作者的研究成果《Why do hotel frontline employees use service robots in the workplace? A technology affordance theory perspective》在旅游管理学顶级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上发表。该研究结合技术提供理论和社会物质视角探索一线员工在酒店工作场所使用服务机器人的意向,结果表明集体主义程度较低的酒店的员工,更喜欢具有物理负担能力的客房服务机器人,而不是具有认知能力的礼宾机器人,因为前者提供了更多的相对优势和更高的信任度。这一主要效应在疫情前期和中期保持不变。在疫情期间,客人的合规性对员工在工作场所使用服务机器人的意图表现出显着的互动效应。

侯平平讲师任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Employees’ perception of tourism enterprise integrity: Dimensions and scale development》在旅游管理学科顶级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上发表。该期刊2022年影响因子为11.7,在旅游管理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声誉。
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员工感知的视角出发,构建了旅游企业诚信评价维度模型并开发了量表。首先,通过扎根理论的定性研究方法对员工感知的旅游企业诚信评价维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探索;其次,在研究得出的四个维度和访谈资料基础上提取测量指标,编制旅游企业诚信评价量表;最后,通过两轮调查问卷,利用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测量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开发出员工感知视角下的旅游企业诚信评价量表。

虽然这些最新发表的研究领域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做到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接下来,国文旅的科研人将聚焦文旅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承担重要科研任务,产出标志性成果。
转自浙大城市学院国际文化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