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Headline
联合国人居署CFCC《未来城市顾问展望2025:人工智能和城市》报告中期专家会在杭召开
发布时间:2025-07-18 信息来源:城市大脑研究院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

7月17日,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未来城市顾问委员会《未来城市顾问展望2025:人工智能和城市》报告中期专家会暨走进杭州云栖小镇活动在杭州举行。该活动由联合国人居署主办,浙大城市学院城市大脑研究院与杭州云栖小镇管理委员会、杭州紫金港科技城管理委员会、杭州云栖工程院共同承办。

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未来城市顾问委员会(CFCC)是跨界智库平台,汇聚政府、学术界、科技企业与社会组织代表,旨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关注数字创新、碳中和、智能治理等方向,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战略建议与实践路径。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联合国人居署、政府机构、科研院校、科技企业等不同领域的80余位代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青山在致辞中表示,杭州十分荣幸能够成为联合国人居署探索“让人类住区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全球实践样本之一。杭州城市大脑作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成果,不仅代表着中国城市治理的前沿探索,也为全球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他说:“杭州智慧城市大脑是献给世界的礼物,其核心价值在于融合技术、人文与生态,推动城市治理走向更加高效、智能和包容。”

E67D

联合国人居署区域项目司区域间事务顾问杨榕在致辞中指出,全球城市化面临诸多相似挑战,如何以人为本、用技术服务人,是未来城市治理的核心议题。他预告,该份报告将于2025年10月31日在哥伦比亚波哥大举行的“2025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上发布,期待以中国的实践经验助力全球智慧城市发展。

1004F

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高级人居官员布鲁诺·德肯(Bruno Dercon)则强调,中国城市,尤其是杭州在人工智能推动城市治理转型方面的探索,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注入了技术动力和制度创新,展示了融合本土经验与全球目标的智慧路径。

城市大脑是中国献给世界的礼物

主旨报告环节,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城市大脑研究院院长罗卫东教授以《数智善治的力度守护超大城市的温度》为题,分享了杭州城市大脑的实践探索及其世界意义。

城市形态的每次跃升都伴随着治理方式的革新。杭州城市大脑的实践,本质上是对城市文明演化规律的深刻洞察。山水与文脉是城市大脑的人文基底;以人为本是城市大脑的核心逻辑;杭州城市大脑探索表明,超大城市治理必须超越 “技术决定论” 与 “人文至上论” 的二元对立,走向 “技术赋能人文,人文引导技术” 的辩证统一。其可能具有的世界意义在于提供了三种可复制的经验:一是 “小切口、大民生” 的实施路径,从停车难、就医烦等具体问题入手,避免智慧城市建设 “大而全” 的误区。二是 “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市民共治” 的协同模式,三是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的双轮驱动。

人工智能开启 “数据驱动”城市系统的新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以《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城市》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提出“人工智能有很长的过去,却只有很短的历史”,随着Transformer技术取得突破,人工智能首次拥有了释放算力潜力的途径。

王坚强调,当下我们正从“字节化”阶段迈入“token化”,孕育着更为深刻的变革。人工智能的作用不仅在于“解决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助力我们“提出问题”,这体现了从假设驱动向数据驱动的重要转变。我们进入了开放资源整合时代,人工智能不是工具的革命,而是科学革命的工具。发挥AI能力需要公共产品支撑,而城市提供了这种创新环境。AI+关键在于机制体制创新,城市大脑是比chat更重要和丰富的应用,能把人工智能推进到下一个水平。面向未来,把城市大脑做好,把算力用好,城市可能只要原来10%的资源就可以满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城市智能驱动以人为本的 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浙大城市学院城市大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方洁教授作为报告编写组专家代表,汇报了报告各章节内容以及编写进展情况。她表示,CFCC发布《未来城市顾问展望》系列报告的背景是聚焦全球城市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热点话题,为中国及全球其他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本年度报告主题延续了“如何以人为中心,实现更可持续的城市未来”的使命,在首席专家王坚院士的指导下,报告编写组的架构本身就形成创新机制,以城市多样性、城市中的人的多样性为映照,来自政企社等不同领域的成员协同融合,既有理论深厚的中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又有拥有实践智慧的城市建设者。他们协同为一个整体,以综合集成智慧的方式向报告输送知识基础。刚刚闭幕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了“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发展目标,报告编写中将持续呼应五个注重——“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特色发展、治理投入、统筹协调”。

编写组观察到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挑战,而人工智能的范式变革为城市智能化转型和治理能力跃升提供契机,所以面向城市未来,本报告将于两个向度上作出贡献:在观察与理论层面,整理出全球城市共性意义上具有代际感的三个城市智能化样态,呈现人工智能范式变革如何驱动城市智能化转型,进而支撑全球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践层面上提炼中国城市及产业的智能化转型经验,为全球城市提供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下的中国理念、模式和路径。本次旗舰报告总共分为六大章节,内容涵盖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城市变革、中国城市治理转型、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路径、案例实践,还有政策建议与全球倡议。

报告编写组邀请来自北京、杭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和企业的代表共同分享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文化旅游、交通管理、产业培育、医疗健康、教育规划与固废处理等七大城市治理场景的实际应用,系统呈现中国城市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多元探索和创新成果。

圆桌讨论环节,在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应盛主持下,城市大脑研究院副研究员吴戡作为编写组核心成员,与报告专家组成员及高校和科技企业代表围绕AI技术路径、应用边界、治理机制与伦理挑战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促使产业边界得到拓展,公平性得以提升,但算力与能源方面面临的挑战仍需予以重视。报告内容已从单纯的场景描述转变为构建智能化水平分级与示范样板,着重强调技术与组织的深度融合,以推动治理模式创新。

专家们指出,需聚焦解决城市面临的实际痛点与难点问题,确保在转型过程中利益相关者能够积极参与,并推广具有可复制性的成功经验。就具体城市而言,应明确自身特点,以此进行场景选择与推进路径规划,强化实践与理论的相互促进及持续迭代。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打破部门边界、实现跨领域协同是推动AI城市化落地的关键机制。

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资深顾问张振山在总结致辞中表示,在城市与企业、学术机构的深入参与下,这份报告一定能够呈现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成果,为全球AI时代的城市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会后,与会代表走访了云栖小镇、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杭州东站、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未来科技体验中心和阿里云云谷展厅等关键节点,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如何嵌入城市运行中枢、产业生态、区域发展及交通治理等多个维度。

此次考察不仅为报告提供了丰富的一手案例素材,也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城市在推动技术变革与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方面的实践路径,为人工智能赋能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国经验与国际参考。


责任编辑:孙亚飞 

审核:方洁 

终审:李磊

扫一扫分享本页